close

 

全面啟動 INCEPTION
[翻譯] inception : 開端、起初


首映場就衝一早10點20數位版的,在虎尾看才230元,音效與畫質都是種享受,
惟獨我今早是抱著劇烈的頭痛趕赴戲院這點算是一種美中不足...或是剛好?


克里斯多佛‧諾蘭將「夢境」的虛幻層次具現化成電影拍攝的題材,這其實頗有難度的,
觀察過幾部類似的夢境電影手法,拿捏虛實到最後都喜歡偏好某些結局,


要嘛就是回到現實,然後對於現實的新世界產生一種「新的期盼或是警惕」;
要不就是回不了現實世界,一直陷入一種極端潛意識的世界裡,永劫不復這樣。
雖然我們都知道「要製造懸疑,就要試著選擇Plan C,第三種結局,使觀眾頗為玩味。」


但我深深認為,製造懸疑本身具有資深資淺的手段,取決於是否讓觀者認為糾結不清而被整蠱的不適心情。
有用於讓人搞不清楚的結局,網路上靠著謠言製造話題證實結局的走向,但提供官方版本的說法,
不論官方的解答提供與否,在手法上呈現糾結不清,也就是沒有眉眉角角的線索讓觀眾汲取的,
通常喜歡演員搞錯愕;然後收縮個遠角鏡頭,最後黑幕,加上眾說紛紜於其後的網路謠言,
這就是使觀眾到最後會減低觀影意願的後果,這不單單只是影響票房;
也有可能影響後續出租收視與高解析影碟等商品的銷售,其實手法技巧的細緻,
對於整體商業行銷而言是有影響的,雖然藝術是主觀的;但電影產業的商業行銷卻利用客觀為依據的設計心理,
兩相逕庭的結果,通常只能看隨著時代更替的群體心理依歸來作為客觀的「依據」,這點是較沒辦法的,


因為我們不再使用電報與減少傳統書信的使用,
開始使用了黑莓、觸控智慧手機、網路與E-mail等現代科技品,
有很多認知的觀念與概念會逐漸隨著時間更替而改變,(甚至會受其科技影響於其中而不自知。)
也無非抨擊希區考克的懸疑理論,只是現在的編劇基本上都能做到這一點,
而克里斯多佛‧諾蘭把這第三種結局的可預見結果用了出來,不過還算高段,
我並不會因為我猜出了結局而對於該片有著負面的情緒,
懸疑的極致本該藉由聲與影,還有空間來呈現,
以前的人用的太「淺」,但現在的人用的則更「潛」,
而後者往往不吝於給予觀眾應得的「線索」,但得到線索的觀眾有了安全感,
則跟進入本片探討的夢境一樣,有了安全感之後,才能真正的竊取當事人心中,
「真正的懸疑」


若說我看這部作品依照我所有近期內接觸過的領域相關的事物,
我想說我大概看到了,電玩COD MW啦跟一些很動作片的場景,事實上因為是夢境的關係,
所以本片省去很多DEBUG的問題,因為是「夢境」,這種問題很弔詭,
就像是問你一個問題「一個人明明喝醉了,連走都走不直了,卻還是堅持他沒有喝醉。為什麼?」那樣的詭異,



為什麼呢?



因為他喝醉了嘛,阿呆XD

我因為今天是抱著頭痛的要死的狀態下去看這部片,而寫出了這麼一長串批哩啪拉的玩意來,
不過老實說,那種感覺好像做了什麼大事,但卻在回歸現實時仍有所記憶的那種感覺,感覺真的很棒!



張相片



我夢見最真實的夢境,就是我國中對於「四驅車壞掉沒辦法修復感到執念很重,
結果我夢見了那個四驅車並沒有壞掉的現實環境裡,我如往常一樣的使用它;甚至使用充電電池給它充電,
充完電放進四驅車中,他也照樣會跑,我還以為四驅車壞掉其實是我自己做夢夢見的。」

當然一覺醒來,這一切都沒有發生,我給四驅車裝上電池,
這台四驅車不但沒有動作,簡直是死透了,我又再度陷入悔恨之中。(眾:笑翻) (我:笑屁呀~)


大概就是這種感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lhuangnov16 的頭像
    clhuangnov16

    clhuangnov16的部落格

    clhuangnov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